「如何在三年內產量提升?」僅討論有機種植 – 降低種苗死亡率

有機種植不能用藥,一下從種苗場變換到自己場地種下後常常會有死亡率>50%的悲壯情況。
這裡有幾個訣竅提供參考:
1)種苗場的環境要比自己農場環境嚴苛,如果他在嘉義都能生產草莓種苗,那你農場在南台灣的存活率當然會比較高。
2)  苗場是否本身有做有機的種植? 一般賣不出去的苗會由苗場自己種植,如果他也做有機種植,當然會比較可靠。即使做了很多考量,我們本身經驗還是變數很大,同樣苗場每年的死亡率也是有很大差別。如果要大規模生產,還是建議自己用組培苗來生產至少一半以上的苗給自己用,這樣才不會有狀況發生時血本無歸。
3)多點環控系:
簡單說明”多點環控系統”,就是一個溫室內需要很多監測的sensors,來分區域控制溫室內部的微氣候。這個概念是筆者在2019年在荷蘭海牙學習到的經驗。當時我的公司Hugreen被荷蘭資金Foodstar投資(圖),一起拓展新世代的高階玻璃溫室的環控系統。

當時連我自己的員工都質疑我「荷蘭都已經這麼強了,怎麼會需要我們?」這個解答由當時我的荷蘭合夥人說明了「目前荷蘭溫室因為梯度的都估計產出30%的次級品,讓他們損失了15萬美金/每公頃/每年,你的感測系統一套才不到一萬美金,當然要投資你們!」

在跟荷蘭合作開發的過程中,我們學習到了寶貴經驗,也因為我們自行生產sensor,在威果農場我們確實在短暫的幾個月抓到了最佳化的參數。下面我來舉一個真實且關鍵的分析過程,讓我們得到高產量。

上圖示我們在嘉義的有機草莓農場,在3分地的溫室內部我們裝了16套上面的感測系統,監測介質水分/介質溫度/施肥度/空氣溫溼度/光造/CO2/影像…等訊息上傳雲端。

在不到一分地的離地栽培溫室內竟然草莓成長好壞不一,所以我們在溫室內插入6組偵測點,並把6個點按照成長好壞給個分數從1~10。如圖,藍色相對好,紅色相對壞。

這時我們問了三位農業顧問,我永遠記得他們依序說的是種苗問題/澆水問題/蟲害問題。
因為根本沒有共識和結論,所以我讓科學介入調查,我們針對這六個點做所有的交叉比對來發現問題所在。

單一的數據如土壤水分和土溫,沒有明顯的鑑別度,所以這時有農友開始嘲笑我「阿,你感測器測不準拉~」 「阿,農業哪有這麼簡單~」,我沒有理會,並利用晚上和難得閒暇時間做分析,我把2維參數混再一起看,結果發現了科學依據。

2維參數下,我們發現了紅色點都偏高,而藍色點偏低,和植物成長呈正比。所以這件事情讓我們了解溫室內部也會有溫度和濕度的不同,雖然同一區,用同樣的滴灌管灌溉相同水量,但因為光造角度/反射/風扇造成的熱流梯度…等,竟需要這麼多監測和控制才能了解溫室內部情況,所以我真實佩服完全沒有感測器的農場,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才敢種下一株超過NTD 20的種苗,這一不小心損失的就是好幾組感測器的錢啊~!

Scroll to Top